自特斯拉上市以來,一直以環保作為最大的賣點,并且依靠此賣點與多國政府建立了友好的互利互惠策略,人們購買電動汽車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優惠,并且能夠免于上繳一些傳統柴油車的廢氣排放費用。但最近《福布斯》雜志刊登的一則爆炸性消息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電動汽車對于環境的意義,被這一文章直指名諱的就是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文章中稱,在Model3原型車發布會上,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伊隆·馬斯克每次提到“可持續發展”和“二氧化碳減排量”時,現場觀眾都會鼓掌叫好,然而,電動汽車整個生命周期中產生的二氧化碳似乎與傳統的內燃機相比并沒有多大區別。
在絕大部分電力由潔凈、可再生的資源生成之前,電動汽車拯救地球的說法只是一句空話。
上述觀點來自伯恩斯坦研究公司,該公司對所在地香港的汽車市場進行了調研。伯恩斯坦研究公司表示,因為香港及中國的發電方式屬于碳密集型,換句話說,主要用的是煤炭,電動汽車不僅沒有降低污染,反而加劇了污染。雪上加霜的是,政府還在補貼有錢人購買電動汽車。
《持懷疑態度的環保人士》和《降溫》(Coolit)的作者比約恩·隆伯格表示,一輛特斯拉ModelS汽車在15萬公里的生命周期中將以發電的形式有效排放約13噸的二氧化碳。另外,生產電池產生14噸,其余的生產和拆解過程還會產生7噸??傆?7噸。隆伯格在倫敦《每日電報》的一篇文章將它與性能相近的柴油版奧迪A7Sportback進行比較,后者全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5噸。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尼爾·貝弗里奇(NeilBeveridge)稱,由于香港發電方式的碳密集度極高,電動汽車在15萬公里的生命周期中,相當于比性能相當的汽油車多排放了4.4噸或20%的二氧化碳。貝弗里奇拿來進行對比的是寶馬320i。它搭載的是一臺兩升的發動機,因此實際上與特斯拉ModelS不在一個級別上,卻是特斯拉Model3的直接競爭對手。
“盡管EV(電動汽車)或許是長期解決方案的一個環節,但就目前而言,電動汽車帶來的問題更多。現實情況是,在香港等地,受碳密集度極高的發電方式和電池生產影響,電動汽車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將比性能相當的汽油車多排放20%的二氧化碳。納稅人被要求為此繳稅,這太諷刺了,要知道電動汽車的購買人群更多的是高收入階層。”貝弗里奇稱。
之前馬斯克曾經稱贊香港是能夠領導全球電動車普及的城市,人們熱衷于購買電動車的原因是可以規避36%的碳排放稅款,但如果文章中的結論屬實,那么對于上繳碳排放稅款的普通汽車駕駛者來說將是非常不公平的,特別是中國的污染問題日益嚴重,類似特斯拉汽車的電動新能源汽車或許只會加速這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