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各種無線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極大的提供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被各種電纜所束縛,能否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各種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 近年來,各種無線通信技術迅猛發展,極大的提供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被各種電纜所束縛,能否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各種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縱觀目前發展較成熟的幾大無線通信技術主要有ZigBee;藍牙(Bluetooth),紅外(IrDA)和無線局域網802.11(Wi-Fi)。同時還有一些具有發展潛力的近距離無線技術標準,它們分別是:超寬頻(UltraWideBand)、短距離通信(NFC)、WiMedia、GPS、DECT、無線139和專用無線系統等。它們都有各自立足的特點,或基于傳輸速度、距離、耗電量的特殊要求;或著眼于距離的擴充性;或符合某些單一應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立競爭技術的差異優化等。但沒有一種技術完美到可以滿足所有的要求。
藍牙技術
藍牙技術誕生于1994年,Ericsson當時決定開發一種低功耗、低成本的無線接口,以建立手機及其附件間的通信。能在近距離范圍內實現相互通信或操作。其傳輸頻段為全球公眾通用的2.4GHz ISM頻段,提供1Mbps的傳輸速率和10m的傳輸距離。該技術還陸續獲得PC行業業界巨頭的支持。1998年,藍牙技術協議由Ericsson、IBM、Intel、NOKIA、Toshiba等五家公司達成一致。藍牙協議的標準版本為802.15.1,由藍牙小組(SIG)負責開發。802.15.1的最初標準基于1.1實現,后者以構建到現行很多藍牙設備中。新版802.15.1a基于等同于藍牙1.2標準,具備一定的Qos特性,并完整保持后項兼容性。
但藍牙技術遭遇最大的障礙在于傳輸范圍受限,一般有效的范圍在10米左右,抗干擾能力不強、信息安全問題等問題也是制約其進一步發展和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因素。因此業內專家認為藍牙的市場前景取決于藍牙能否有效地解決上述制約難題。
技術
IrDA是一種利用紅外線進行點對點通信的技術,是第一個實現無線個人局域網(PAN)的技術。目前它的軟硬件技術都很成熟,在小型移動設備,如:PDA、手機上廣泛使用。起初,采用IrDA標準的無線設備僅能在1m范圍內以115.2kb/s速率傳輸數據,很快發展到4Mb/s以及16Mb/s的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