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IBM與上海交通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創新創業基地聯合打造的“數據科學訓練營”迎來了首批50名結業學生。與此同時,IBM也與上海交通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將IBM大數據大學學習平臺及虛擬實驗室部署在學校內部的私有數據中心上,以更好地支持學校開展大數據及數據科學方面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這是繼2016年IBM大數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好大學在線”慕課平臺進行合作之后,雙方圍繞“大數據與數據科學”在校企協同育人方面的又一次突破性的合作。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工科高等教育也需要轉型,支撐服務發展動能轉換,為產業升級提供智力和人才動力。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張大良司長在前不久舉行的“工科優勢高校新工科建設研討會”上就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動能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的繁重任務,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模式蓬勃興起。工程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聯系、相互支撐,新產業的發展要靠工程教育提供人才支撐,特別是應對未來新技術和新產業國際競爭的挑戰,必須主動布局工程科技人才培養,提升工程教育支撐服務產業發展的能力”。
大數據技術是驅動這輪新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之一,但在國內外各行業都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為了加快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全國各地高校紛紛設立了大數據、數據科學相關的專業或學院。從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共計35所高校獲教育部批準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新專業。
建設發展新工科,離不開技術導向,更離不開產業需求。尤其在設置新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時,學校需要了解最新的業界技術趨勢和市場應用案例才能制定出真正符合企業大數據用人需求的教學內容。而目前,很多學校都面臨著對新技術缺乏了解、適合教學實踐使用的大數據與應用案例不足和缺乏適合的教學實驗平臺這三大挑戰,從而陷入兩難的境地。
作為占據Gartner數據科學魔力象限領導地位的科技企業,IBM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大力支持大數據與數據科學人才培養,不僅承諾要在全球范圍內培養超過100萬名數據科學家和數據工程師,還傾力打造了一個以開源技術為主體內容的慕課教育平臺 -- IBM大數據大學。在這所已有全球100多萬活躍學習用戶的云端大學里,有超過60多門包括Hadoop、Spark、Python、R、數據分析、機器學習等在內的大數據領域的高質量免費課程,課程以“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不同的學習路徑被編排組合在一起,以提供良好的學習向導;同時,課程還會根據技術的演進發展而持續進行內容的更新迭代。
除了持續新鮮的課程內容之外,IBM大數據大學最大的亮點就是為學習者提供了一個“一站式”數據科學虛擬實驗室,實驗室具有云端“軟件及服務(SaaS)”的特點,無須任何本地安裝、配置和維護,只需一分鐘的簡單注冊即可開始使用,節省了學習者部署集群環境所須耗費的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同時,實驗室還集成了包括Jupyter/iPython notebook、Apache Zeppelin、RStudio IDE、OpenRefine在內的一系列可快速、便捷調用的開源編程語言、工具和執行環境,并自帶了大量的開放數據集和基于真實業務場景的教學案例。
IBM大學合作部教育合作項目總監周恩昌表示:“課程、數據、案例和實驗平臺,所有這些功能與特性,都是從大數據學習的根本需求出發,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大數據教學的三大難點。接下來,我們將把這些來自產業界的教育資源與現有的工程教育體系做進一步的融合,積極探索與嘗試校企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助力新工科的建設與發展,培養符合新經濟需求的工程科技人才。此次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即是雙方在該方向上的一次有效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