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kazo是一款利用特殊的神經算法把快照變成藝術作品的應用。
許多孩子天生就是藝術家,他們的蠟筆畫被父母掛在冰箱上。隨著年齡漸長,他們往往失去用藝術表達自我的自由靈感。當一個同事說她整個周末都在涂涂抹抹時,大部分人不會認為她在畫畫,而是以為她在粉刷房屋。
讓手機攝影愛好者能夠把自己的照片與名畫模式相融合,從而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數字藝術作品,這種天生的才能是人工智能(AI)設計師植入 Pikazo應用的一個特點。
Pikazo是在被其創始人稱作“深度神經網絡”的基礎上開發的,這是一個模仿人腦和神經系統的計算機系統。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并通過強大的英特爾計算性能而實現,這款應用讓人們重新獲得自己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并創作出具有大師風范的藝術作品。
與那些在人們記憶中轉瞬即逝的Snapchat或Instagram圖片不同,Pikazo所創作的作品更像是藝術品。
Pikazo聯合創始人Noah Rosenberg表示:“人們會說:‘哇哦,我想再看看這幅圖。
Pikazo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不只是對圖片進行過濾。相反,這款應用的神經網絡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安排原始圖片的元素——就像把面孔重鑄到抽象肖像中。
Pikazo利用這種神經風格傳輸算法,把一個圖片的風格融合到另一張圖片中,從而創作出全新的作品——這個作品既有兩幅原始圖片的神韻,但是又與原圖有天壤之別。
來自人和機器的藝術——它的運作原理是什么
Pikazo應用融合的兩張圖片,一張圖片是“被畫的”主題(例如一張自拍),另一張圖片則顯示畫圖的風格——可以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也可以是畢加索的立體主義風格。
Rosenberg解釋道:“如果我給它一張我的圖片,再給它一張梵高的《星空》,它就會把這兩張圖融合到一起。”
這就是它的運作原理。神經網絡,或者模仿人腦的軟件,包含經過訓練可識別圖片的探測器層。當Pikazo識別一個具體形狀時,它激活一個特定的神經路徑。檢測器層讓它能夠對一幅圖片進行深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