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交通大數據孵化器去年9月正式開通,是國內首個由政府部門創立,以免費提供數據資源的方式開放交通大數據的平臺,它引領全國政府數據開放的趨勢,同時以創新的模式,吸引平臺注冊1100人,認證團隊企業70個。位列全國第一的實時公交軟件車來了,是孵化器入駐項目之一,在貴陽半年發展用戶已達100萬人,平均日活率21%,最高日活率25%。
車來了貴陽日活全國最高
在融合交通數據資源,整合云計算平臺,結合成熟科技孵化體系的基礎上,貴陽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以主動開放數據于市場的姿態,于去年9月開通貴陽市交通大數據孵化器。作為國內首個城市交通數據開放與應用平臺,此舉開創全國政府數據開放的先河。孵化器整合交通相關7大項70小項的交通數據,包括車管數據、駕管數據、車輛實時卡口數據、道路狀況數據、道路擁堵情況數據,對外開放數據2000GB。
交通大數據孵化器擁有三大平臺四大創新,全國各地創業者及互聯網企業、數據開發企業均可在孵化器注冊,獲得豐富權威的交通數據及相關應用服務接入、展示、交換和使用等。
通過合作、數據共享的模式,交管局先后和貴陽公交公司、武漢元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迅停公司等,實現數據共享。其中,元光科技開發的實時公交應用車來了,依托孵化器數據支持,以獨特的算法和精準預測為關鍵技術,貴陽上線半年,擁有用戶近100萬,平均日活率21%,最高日活率達25%,居全國之首。
有效緩解侯車焦慮
交管局介紹,孵化器最終的目的,是通過各種創新產品,推動貴陽交通數據產業發展,致力打造貴陽交通大數據產業發展聚集區及提升城市交通服務水平。與此同時,孵化器也鼓勵入駐企業推出更多便民利民服務,“社會公眾可提前安排出行計劃,變更出行路線,使出行更安全、更便捷、更可靠,實現公眾出行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這一要求。
元光科技開發的實時公交應用車來了,正是符合要求的一款高頻民生產品。它提供包括公交車輛實時位置、公交車輛實時路況及公交車到站預測等實時信息服務,平均每天為用戶節約時間11分鐘,有效緩解市民侯車焦慮,有利提升公共交通出行選擇率。
作為移動出行領域的明星創業公司,車來了深耕實時公交領域已4年,目前在全國近80個城市上線,包括臺北香港,全國總用戶6000萬。出于對貴陽市場的重視,去年入駐交通大數據孵化器后,車來了在貴陽派駐工程師10人。
僅半年,取得平均日增用戶5000+,日活率居全國之首的“貴陽奇跡”,深究其竟,車來了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孫熙博士認為,得益貴陽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貴陽市民對創新產品接受度較高。
與各地展開深度合作
作為交通大數據孵化器重要合作伙伴和數據接入機構,昨日發布會上,以上線貴陽以來每個雙休日用戶查詢數據為基礎,車來了公布了貴陽商圈前三排序:噴水池位列第一,平均每個雙休日的查詢次數為58327次/天;花果園42731次/天;大西門43633次/天。緊隨其后是中大國際/文昌閣/大十字。貴陽全市熱門查詢站點:噴水池,平均每天查詢53118次;紫林庵,平均每天查詢43411次;師大,平均每天查詢次數43117,緊隨其后是大西門/延安西路/大營坡。另一組用戶查詢數據則顯示,貴陽的早高峰時間為7: 15-9: 15,晚高峰時間為16: 45-18: 45,較通常意義上的早晚高峰各推遲及提前了15分鐘,這意味著,貴陽市民的休閑時間較其他城市多出半小時。
孫熙博士說,類似數據統計及分析,是車來了另一個重要產品“公共交通數據分析平臺”最基礎部分。公共交通數據分析平臺開通不足一年,已先后為重慶、佛山等城市提供服務,成為這些城市發展智慧交通的重要合作伙伴。平臺主要通過整合數據資源,以高效的計算能力和創新的算法模型,為優化城市交通對策體系提供支持,包括數據精準化服務,數據分析及輔助公交等多項服務。車來了愿意在未來為智慧貴陽,提供更多技術支持。
華中科技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系主任/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長鄒志云教授,貴州民族大學副校長韋維教授出席了昨日發布會。兩位專家提出貴陽交通大數據孵化器注重數據共享,創造出全國數據開放的貴陽模式;注重挖掘數據的多元價值,創造出交通大數據孵化器在全國的樣本意義;注重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由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轉變。兩位專家認為,交通大數據孵化器大有可為,目前貴陽模式初現,還需要團結更多創新創業者,再接再勵,讓市民早日享受到利用實時動態數據對城市進行有序及有效治理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