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2015年的深圳電子產業選關鍵詞,除了火爆全球的“平衡車”以外,那么改造整個產業的“智能后視鏡”也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全志科技與沃可視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建立推動了智能后視鏡新產品的面世。沃可視在2014年推出基于全志T2A和T8性能強大的智能后視鏡之后,智能后視鏡市場全面發展起來。
在移動設備增長持續走弱的大環境下,這些新產品形態的出現給深圳的方案商和制造商們打下了一管雞血。尤其是后者,它的出現給車載市場投入了一枚深水炸彈,給略顯沉寂的華強北帶來了一個新方向。
亟待變革的車載市場
近十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也在快速增加。據公安部統計截至11月27日,全國民用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駕駛人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車數量僅次于美國,居第二位。快速增長的汽車數量,為車載市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
說到車載,不得不提車載導航。在14年前,國產“威馳”GLX―i和GLX―s轎車上成功地安裝電子導航裝置,揭開了汽車導航裝置在中國應用的序幕。這種利用GPS導航的設備給出行的駕駛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所以直到2010年左右,這類型產品還在車載市場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
與此同時,為了給司機帶來更安全、方便的駕駛體驗,業界在后面也推出了電子狗、倒車雷達、行車記錄儀等各種產品。但是隨著汽車的智能化發展進程,這些產品的局限性逐漸體現出來。
首先就是產品功能的分散。在早年,很多汽車上除了會放置導航,還會放置電子狗,倒車雷達各種設備。由于很多都有語音提示,這樣才行駛過程中有時候就會讓駕駛者注意力分散,甚至混淆,不知道該聽從哪個的指示。況且車上擺放那么多設備,會對車內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
其次就是產品的性能跟不上,這在車載導航上體現的美中不足。在智能手機飛速發展的當下,人們對電子產品體驗的需求越來越高。而車載導航無論在分辨率、響應速度、觸控體驗方面,都完全跟不上市場的發展需求。
再者就是車聯網帶來的新需求。近年來,車聯網概念興起,讓汽車有了聯網、通信、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明顯上面提到的車載產品是無法滿足新需求的。多重需求的影響下,車載市場正在醞釀變革。
智能后視鏡初見端倪
面對車載的困境,有很多廠商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進行研發,指望研發出引領潮流的新產品。當中尤數沃可視最值一提。
沃可視的創始人在二十年前辭去公職,投入了顯示屏行業。余總說,做顯示屏那幾年,他一直保持對國內經濟和市場發展密切觀察,讓他從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的社會潮流中看到了商機——車載導航。于是余總又毫不猶豫的投入了這個新市場,投身深耕車載領域十幾年的車視杰。在經營車視杰的過程中,由于理念的不統一,余杰最后重新組建團隊,建立了智者行天下/江西沃可視。余總當時就預見,他的這個公司最后會成為智能后視鏡的先驅。
在創立之后,智者行天下/江西沃可視一直在車載導航領域鉆研,這個公司也一直秉承“以消費者的剛需為方向,以優質的智能安全行車產品來服務于用戶”的經營理念。開發符合實際需求的不同產品。
到了2006年,智能化汽車發展,使車載導航的發展稍顯滯后,余總的沃可視也在這一年推出了一款名為“仙人指路”的產品。這款只具有導航功能的后視鏡被業界認為是智能后視鏡的前身。但苦于當是產業鏈的不成熟,“仙人指路”沒有形成氣候,但這一次嘗試堅定了余總的研發方向。
沃可視的創始人余杰除了擁有著一顆堅強的中國心,同時也希望其研發的產品也具備“中國芯”。但這在當時是比較困難的。因為當時開發導航的芯片基本上都是價格昂貴的舶來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