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落戶中國之后,顯然占據了一定的市場優勢。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電動汽車環保,而從個人生活方面的影響來看,我國先后推出不限行、不限號的鼓勵政策,也成為了很大一部分把購買車的方向選在了電動汽車上。目前,2016年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的預估數據讓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看起來十分樂觀,而未來,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也將朝著五種趨勢發展。
首先,在我國,油價的持續降低并沒有影響到對電動汽車的購買欲望,很多人看好電動汽車的前景以及目前的有利政策。.盡管油價低迷,在車型增加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電動汽車銷售仍將創造新紀錄。鑒于中國和歐洲的強勁增長,在2016年中,全球市場的電動汽車銷售量(BEV+PHEV)預計將達到約55萬輛,2015年第四季度的全球電動汽車累計銷售量已達100萬輛,而下一個百萬輛銷售業績,大約將在18個月后實現。
其次,越來越多的電動車配套設施廠家進駐中國,市場形成競爭,電池的性價比也逐漸顯露出來。電池價格繼續下跌,但其主要原因是最大電池廠商之間爭奪市場份額的動態競爭。預計在實驗室研究領域將會取得許多突破,但在制造領域只有漸進式的改進。電動汽車電池生產能力將繼續大于需求量。繼特斯拉之后,更多的汽車公司將進入固定儲能產品領域,戴姆勒和比亞迪在2014/15年實現了飛躍發展。
再次,電動汽車是否還會面臨國內汽車銷量不及國外汽車銷量的尷尬局面呢?這個問題將是未來一年內我國電動汽車廠商面臨的最為嚴峻的問題。中國在2016年年底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國內供應商是否可以在電動汽車補貼逐漸縮減的情況下生存下來,以及中國是否真的可以建立起具有全球競爭力、超越發達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汽車產業集群,仍然是個問題。比亞迪看起來似乎是國內排名第一的生產商,但西方市場仍認為,中國國產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產品質量,是其在西方市場發展的最大瓶頸所在。
同時,美國電動汽車的銷量也開始回暖了。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是可以跟上時代腳步的,我們觀望美國福特這樣廠家的發展方向,從而也可以決定我們的方向。隨著新車型的推出和舊款更新升級后再次推向市場,美國的銷售在經歷了18個月的衰退后開始回暖。低油價仍將嚴重影響電動汽車的銷售,尤其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但EV總銷量有望達到15萬輛。如果民主黨贏得11月大選,到2025年達到54.5mpg燃料使用效率標準的目標仍可能繼續保留,但低油價會促進大型車輛的銷售,屆時汽車制造商可能會提出54.5mpg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
最后,西方市場的變化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的電動汽車市場發展趨勢。目前,西方國家的電動汽車已經成為一種銷售趨勢,絕大部分國家都推出了電動汽車購買的激勵政策。德國是最后一個沒有直接推出電動汽車購買激勵政策的主要西方汽車市場。隨著PHEV和BEV選擇增多,且國內壓力增加,這一情況可能會在2016年出現變化。2015年德國的電動汽車銷售在歐洲排名第五,而其在2020年實現100萬的銷售量的目標看起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可能會選擇為歐洲的銷售增加推動力,柴油-電力混合動力車將推動汽車測試和標準的變化,并迫使國家重新考慮如何實現運輸脫碳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