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4G商業機會,毫無疑問會先從數據流量上下手。對4G參與者尤其是運營商來說,數據流量有兩大特征需要重點把握,一是個性化,二是“錢”景可觀的價值。
高速率并不意味著高收費
國際上一些4G運營商在發展4G初期希望盡可能通過大帶寬業務獲得更多的盈利,對4G更高速率的服務設置了較高的收費標準,但個人覺得這種業務模式是不可持續的,如果一開始運營商在高收費上先行一步,即使其能夠通過更高的價格受益,但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4G業務價格也會下降。
其次,運營商不僅要實現非常超群的網絡性能,而且要推出非常好的應用。對于用戶來說,他們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新的移動終端,就很難不對新的業務產生興趣,進而對運營商提供的整體服務給出評價并決定是否愿意繼續消費。所以,除了提供給用戶高質量、高性能的終端,在業務的開發和價格設計上實現創新與高性價比的同步,才能迅速培育起一個大眾市場。
個性化套餐更具備吸引力
LTE和移動互聯網這兩大熱門詞之間,已是一個相互推動、高速發展的趨勢。
在最發達的4G市場例如美國和韓國,運營商通過LTE每比特成本降低,推出“不限量通話”、“免費短信”、“多終端共享一份套餐”等更優惠的數據套餐,大大吸引了普通用戶。
例如數據共享計劃(多個終端可以共享一個套餐)是韓國SKT提供的使用戶能夠增加一款僅支持數據傳輸的終端,免費使用同一個數據套餐的服務。用戶也可以通過每臺支付9000韓元來增加更多數據終端使用LTE共享數據計劃。SK電訊還將允許簽約新計劃的所有用戶使用移動VoIP服務。此前,該公司僅允許那些使用高額數據計劃的用戶使用移動VoIP數據服務。
在美國,Verizon的成功經驗包括:涉及智能手機的套餐均免去了語音通話和短信費用;面向消費市場的LTE服務資費模式包括分享套餐和預支付套餐;分享套餐支持多款終端共用1份數據套餐,每增加一款終端需相應增長一定的月使用費(根據終端類型不同有差異);預支付套餐無需簽訂年度合同,沒有信用檢查等等。
LTE業務設計可著重高速+低時延
LTE網絡設計有3個重要的著眼點,一是高速率,二是低時延,三是同時負責信令傳輸的成對和非成對的頻譜的有效應用。高速和低時延決定了LTE在支撐業務時候比3G有明顯的性能增強,所以LTE業務設計可著重于高速+低時延的特性。
最近三到五年內,智能終端還有移動互聯網新業務服務和應用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用戶對高速網絡的需求,客觀上尚沒有新的商業模式出現,但確實已有一些業務對寬帶和低時延同時有很大需求,這種類型的業務如果在LTE網絡成熟之際盡快發展起來,其帶給用戶的體驗,以及吸引用戶方面都會有很大的提升。例如,車載信息應用、智能交通等業務,就符合高速和低時延這兩大特性,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用戶的關注。此外,多媒體處理器和手機電視也是高速+低時延的很好例子,總體來說,寬帶+低時延的典型業務將來有很好的發展,作為LTE商用初期吸引用戶的關鍵型業務也非常合適。
4G盈利模式重在5個過渡
結合流量經營的戰略,運營商給4G業務制定收費模式可以重點關注5個階段的過渡,即免費模式→前向收費→后向收費(精準營銷)→交易分成(電子商務)→能力開放(合作運營)。
其中,能力開放是實現流量經營的關鍵:前向開放,將電信能力進行顆粒化、組件和包裝,形成全業務“超市”,面向用戶進行電商式經營;通過后向開放,對用戶體驗進行保障,強調服務差異化,培育有市場前景的中小合作伙伴,與其共贏。
電商式經營,意味著運營商可以在4G業務產品上,引入流量和帶寬的顆粒化商品,提供為用戶量身定制的移動互聯網消費體驗(例如帶寬商店、業務商店、流量商店、IT資源商店),用戶則可查詢對比、修改定制、評價服務等。
在套餐模式上,未來4G流量套餐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模式,除了基本套餐,還可以設計定制套餐、一次性消費套餐等。
在精準營銷、交易分成等模式下,LTE用戶量與業務量增長與各類資費的結合,可更大程度地保障運營商的收益。